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语文知识 > 正文

图书行业发展分析 2018年上半年中国图书行业取得骄人成绩

类别:语文知识 日期:2018-11-24 19:23:38 人气: 来源:

  2018/9/17 9:13:57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字体:】【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增长及文化消费升级,图书行业经历了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图书种类、印刷册数、销售码洋不断增长;人口结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结构、城镇化等社会因素带来国民阅读需求的分化,图书行业逐渐形成若干特点显著的细分市场。除了快速增长的网店外,在《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推动下,线下书店也得到良好发展。

  2017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达802.9亿元,同比增长14.6%。在全民阅读的氛围下,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放缓。预计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将超880亿元,同比增长9.7%。

  2、2017年线年,国家出台《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实体书店的良好发展。随着电商平台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网购的方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而这种现象同时造成了对实体商店的冲击图书市场同样如此,网购平台优惠多种类多,快递便利送到家,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在网上购书。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零售市场端,数据显示,2016年图书零售市场码洋为701亿,2017年零售市场码洋803亿,2017年市场同比增长14.55%,增速较高。

  图书市场按类型可以分为教育类图书、大众类图书和专业类图书中教育图书出版是中国图书出版业的主要部分。教育类图书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课本、教材教辅类、培训类图书、工具书,以及少儿教育类、儿童启蒙类等。其中,少儿类的图书市场快速增长,未来前景可

  近年来,少儿类图书占销售25%以上的实体书店比列逐年增长。据数据显示,2017年少儿类图书销售占25%以上的实体书店比列为26%。2018年,少儿类图书占比将达30%

  伴随着文化消费升级以及新的发展,图书市场呈现出明显向大众图书倾斜的趋势。数据显示,2017年,社科、文艺、少儿、生活等大众图书贡献了83.88%的增长,大众图书成为图书市场的重要支柱。具体来看,少儿类贡献了37.55%的增长,社科贡献了25.99%的增长,文学贡献了11.39%的增长,教辅贡献了8.94%,其他类别贡献了16.12%。

  据了解,童书品类中儿童文学、绘本和百科类仍然占据大头。通过京东图书大数据看出,这三个分类的销售码洋占比之和达到70%,说明这三类图书最受家长及少儿的青睐。

  在2018年上半年,图书行业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主题出版表现不俗。政策性读物同比增长197.76%,类读书同比增长146.28%,法律法规94.44%,传记,尤其领导人物的传记同比增长17.18%。这几个细分门类,主题出版这两年,尤其是今年常亮眼的细分门类。

  二线年正向增长的态势。在一线城市,人工成本、物业成本高企,竞争激烈。而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不足,因而可以看到不断地有二线城市如青岛、西安、重庆、成都等等,不管是在商业上还是实体书店的调整上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以图书为起点的IP全链条开发的模式越来越成熟。从图书到有声书、动漫、电视电影等,所需要的投资投入不断增加,投资风险也越大。对于整个内容链条,纸书和网络文学是经过最小的投资去做最大化的市场验证,当初步验证成功之后再进入下一轮,逐轮追加投资,做产品开发,使上亿的投资风险降低。

  我国的教辅市场催生于上世纪后的 90 年代,并在新一轮课程的推动以及高考分省命题、中考分地命题等背景下得到繁荣和发展。

  从我国图书市场结构来看,教育类图书占据了我国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由于中国教育类图书市场的特殊性,该类业务市场份额近50%,远超美国教育图书28%的市场份额。虽然一般大众图书市场随着消费升级获得快速发展,但教材教辅业务仍是中国出版传媒企业的主要业务支柱和利润来源。

  我国的教辅市场催生于上世纪后的 90 年代,并在新一轮课程的推动以及高考分省命题、中考分地命题等背景下得到繁荣和发展。

  从我国图书市场结构来看,教育类图书占据了我国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由于中国教育类图书市场的特殊性,该类业务市场份额近50%,远超美国教育图书28%的市场份额。虽然一般大众图书市场随着消费升级获得快速发展,但教材教辅业务仍是中国出版传媒企业的主要业务支柱和利润来源。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急剧发展,特别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频繁更新换代,成为传统图书出版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互联网终端的多元化发展,给传统的图书出版发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蕴含着挑战。如何准确抓住信息化新带给图书出版发行的机遇,从而在多元化背景下规避问题的发生是需要每个出版人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新终端发展的多元化,手机、平板、电脑承载着多种多样的信息阅读器,这些阅读器甚至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传统纸质书籍,甚至一些古典文献都能够通过电子设备的扫描进入网络终端,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在迎合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也给作为知识与文化结合体的传统纸质图书,特别是一些古典文献的出版发行带来了机遇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古典文化传统。中国古代每经历一个时期,都产生了重要的优秀文化。从文字的塑造到各种古代的发明,从《诗经》《楚辞》到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凝聚着中华大地上智者们无与伦比的思想与智慧。他们的思想不仅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也应当存在于中国现代社会中,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遗余力的与收藏。实际上,我国对于中国古代典籍的常重视的,中国不仅仅拥有多个蕴藏中国古代典籍的书库如文明世界的四大书院、四大藏书库等,当然也包括全国各地高校的图书馆,有些高校图书馆规模及藏典籍数量甚至成为全国独具规模的图书馆。因此不仅要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新视域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兴的快速发展,确实给人们阅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enoou以手机、平板为代表的阅读终端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时,也使人们的日常阅读存在着难以估量的危机。数字化确实使翻读传统纸质书籍的时间缩短了,可以实现跳跃式的阅读,在速度上确实加快了,数量上看似阅读的数目增加了,但是从更深层次考虑,快速的阅读虽然缩短了阅读的时间,阅读的质量不一定提高;跳跃式的阅读,容易使一些隐藏式的重点遗漏;在跳跃式阅读时,人的大脑会是一种加速运转的状态,使人们思考的时间相对缩短,那么在阅读一篇相对高质量的文章时,会使人们对行文逻辑缺乏一个深度的认知与思考,很难实现发散性思维。此外,数字化的期刊无法使我们在查阅文献时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出处,一些电子版的古籍,在扫描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字迹的不清晰,页码的等一些人为因素,特别是在做学术研究时,如果没有查阅纸质版的书籍,只是看一些电子扫描版,就很难做到学术严谨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人们还是不能完全脱离传统图书,传统图书具有数字图书不可替代的功能。

  新时代,手机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交流工具,据统计,在中国每个成年人每天停留在微信软件的时间不低于40分钟。实际上,像微信这样的数字阅读终端已经不在少数,如今微信功能的开发已经多样化,不仅能够实现人们日常的联系与交流,而且可以实现多个号的关注,这些号不仅包括一些期刊,而且也不乏一些不良信息的网站,加入这些不良号一旦被人们得知,并加以广泛,不仅仅给人们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可以给人们造成很大的危害。当前,我国的网络管理手段正不断的加强,但是一些工具和手段的不断研发,致使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不健康的电子出版物无法避免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被称之为“电子鸦片”。这些正在无形中着国人的心理。然而,相比电子出版物而言,纸质出版物在经过严格审核之后,不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从而实现纸质出版物的健康发展。

  发行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正由传统的纸质出版向数字图书出版转型。正是由于这一巨大的转型,使传统的图书出版业面临着发展困境。随着4G网络的发展,读者网络文化消费的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传统的图书出版事业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

  近年来,数字出版业的迅猛发展使传统图书出版受到一定的冲击。如数字出版业在市场份额的占有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2010年数字出版总产出突破1000亿元,比2009年增长约25%。”2014年数字出版的全年收入达到了3387.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约34%。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数字出版业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不仅在市场份额的占有上,而且在数字技术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上,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实际上,在新下,数字出版行业在实现其内容资源的整合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它不仅能够尊重人们的个性发展,使受众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接受信息,进而能够快捷的实现读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萌生新的需求。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数字出版业的发展也必然冲击着传统的图书出版业。传统的图书出版,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往往依赖于权威的专家或者当时社会的流行,相对于数字出版而言,传统的图书出版属于被动的接受,并缺乏读者之间的互动,在创新性上相比于数字出版而言也较慢。

  在我国入世以前,国外的出版企业就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市场,并且在对市场的占有程度日渐增多,它们通过我国的下游市场逐步渗透到上游市场。随着我国程度的日渐深入,国外出版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逐渐放宽,我国出版行业在对待国外出版资本的流入上也逐渐实现了全面。一些出版巨头如贝塔斯曼在我国的、上海、辽宁、广州等各大城市成立了一些实业公司,不仅如此,中国网上图书城及音像零售的一些控股权都被全球最大的亚马逊公司买断。同时,国外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出版企业也正试图拓展中国的图书出版市场。由于国外的出版巨头拥有丰厚的资金支持和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有着较高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的出版行业造成冲击。

  “2014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特别是以手机、平板等数字终端更新换代的时间大幅度的缩短。掌握软件开发技术的开发者们,以此为契机,不断开发供年轻人阅读的App,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群体,本来就生活在数字技术发展较快的时期,不但对手机等产品感兴趣,而且以手机为代表的产品中含有大量吸引他们的软件,比如有些90、00后喜欢阅读小说,他们会在手机等数字终端上下载大量的小说来供自己阅读。而且,为了紧跟时代潮流,一向对传统图书情有独钟的受众们,也会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也就是说,对数字终端的青睐由于新兴受众的不断增加,及对传统图书依赖的老用户在不断改变自身喜好以适应新兴需要,也是造成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发展困难的又一难题。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逐步与传统的电视、、结合起来。各种图书、论坛、小说网站与新兴的终端微信、微博等实现了新的结合,推动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兴产业浸入图书市场,促使传统的图书出版发生了剧烈的转变。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传统图书出版产业更应当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之策。

  传统条件下,图书的出版工作在把握受众需求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比如说,为了掌握读者对图书种类的需求,以及对图书质量的评价等问题,一般情况下,编辑都会通过以往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读者进行访问。但是,这种方式在新技术广泛发展的条件下,显然已经落后。这种方式存在着信息获取的滞后性、盲目性等缺点,因而,不能准确及时掌握读者的兴趣爱好及要求,图书出版的效率得不到提高。如何高效把握市场信息,提高图书出版效率?在新时代,信息量大,分布广泛,仅仅依靠传统的技术人才进行定量分析是完全不够的,必须依靠新技术。新承载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包括资讯、微博、论坛、社区在内的信息,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越的条件对其进行各类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在全面获取了信息之后,利用当代语义分析技术对其所包含的与读者阅读需求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读者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有针对性地使图书出版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传统的图书出版企业更应当与新技术结合起来,实现新时代的图书出版及营销。互联网时代,如若没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便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建立图书出版的各种业务,不仅可以提高出版企业的发行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图书出版企业的影响力。传统的图书出版可以依靠书店、淘宝、当当等各种网站资源进行销售,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还远远不够。通过自建、合作来建立互联网的联合销售渠道,更能够使图书出版企业实现新的飞跃。自建一些互联网发行的网站,不仅能够宣传出版企业自身的优势产品,而且可以对发行的图书进行详尽的描述,这是自营网站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够使图书出版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在新兴全球化的趋势下,无论是通过自建还是合作的方式,都应当处理好自身的问题,比如说要对自建的网站进行资源的优化重组,使其建设得更加清晰、合理。当然,也应当对自身进行反思与检讨,找到存在的弱点与缺陷,及时进行修正,才能够使图书出版走的更远。

  新时代,图书出版竞争日益剧增,读者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传统的图书出版更应该在与新的结合下实现读者服务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图书出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新可以实现读者与出版企业之间的双向互动,一旦在图书出版环节或者是图书出版质量等细节存在问题,就可以及时高效地实现读者与出版企业之间良好的沟通,图书出版企业可以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及时更新自身的图书内容或者改善自身不足,实现读者最大程度的满意,以便图书出版企业能够更进一步的完善自身图书出版方向,实现更大的发展。在纸质图书日渐的今天,很多图书阅读终端很受读者的追捧,并且手机、平板更给读者阅读带来巨大的乐趣,使数字图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空间。图书出版企业也可以出版一些适合读者需求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数字图书,进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

  概而括之,新条件下的传统图书出版业,在面临巨大冲击的同时,也面临各种机遇,正是由于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使传统图书出版业实现着新的转型。新时代的读者希望通过更加快捷的方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更大程度的知识积累。因此,传统图书出版业更应该把握好形势,时代潮流,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关键词:图书行业分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

CopyRight 2002-2012 版权所有:教育资源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