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坦克便有了坦克乘员,在现代坦克上,除了少量的超轻型坦克只有2名乘员外,主战坦克上有3名至4名乘员,占主流的是4人乘员组主战坦克。4名乘员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在这里,以典型的4人乘员组为例来介绍一下坦克乘员之间的分工。(来源:军武次位面)
从坦克所承担的任务看,主要是“开车和”两件大事。坦克乘员组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这两件事进行的。车长,是一车之长,负责整个坦克的作战指挥和协同,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作战前,车长要向全车人员下达作战任务,大致的行车线和要的目标。行军和作战中,车长通过车内通话器向本车乘员下达口头命令,乘员要复述命令或回答。如车长下达:“目标一正前方1000m,敌坦克,穿甲弹,准备射击!”
装填手装弹后应回答:“穿甲弹,好!”炮长回答:“射击准备完毕!”车长命令:“放!”炮长击发,炮弹出膛。大家一定觉得这样挺麻烦。不过这主要是二战期坦克的作战方式,
而至今日,多数主战坦克上都有车长超越射击系统,车长利用这套系统高速调炮,使火炮大致瞄向目标,剩下的精确瞄准并射击,就是炮长的事了。
车长的另一件大事是通信联络,利用无线和胸前开关和上级或友邻实现双工语音通信。有了车际信息系统和地面/定位系统后,上级的命令、友邻的、本车的现有燃油量、炮弹数量、车速等
一切都明白无误地显示在车长的显示屏上,比起单一的无线来,算得上是“鸟枪换炮”了。从观察条件看,以车长的观察条件为最好。一方面,车长的最高,自然是“站得高,看得远”
另一方面,车长处的观察仪器最齐全,周视潜望观察镜可以进行360全周观察,而其他几名乘员的观察条件都或多或少受到一些。炮长,也叫炮手,是专管武器系统的,是他的主要任务。不过,坦克开炮,也不是一件简单事,先要高速转动炮塔及火炮,
使火炮身管大致指向目标,还要测量本车至目标的精确距离,测量风向、风速、炮耳轴倾斜度等,待精确瞄准目标后方可击发射击。接下来的事,便是观察目标是否被消灭,是命中弹,还是近弹、远弹,以便确定是否要对目标实施“第二次打击”。
从瞄准的角度看,炮长的瞄准镜精度最高,放大倍率较大。当然,炮长瞄准镜的视场角就比较小了,“有所得,必有所失”。炮长还要并列机枪的射击。有了现代化的坦克火控系统,不仅提高了射击命中率,缩短了射击反应时间,也减轻了炮长的脑力和体力负担。炮长,是坦克里的“第二把手”。
这就是为什么称他为炮长,而不称为炮手的道理。当车长不在时,炮长可以代行车长的职责来指挥坦克。炮长的车内通话器可以通过无线对外通信联络,而驾驶员和装填手的车内通话器则只能用于车内通话。装填手,顾名思义,是负责装填炮弹的。装炮弹,看起来挺简单,其实并不轻松。,装填手要用一只手好弹头上的引信不受到撞击,另一只手要用力推弹入膛。
要在颠簸的坦克里一分钟装上5发~6发炮弹,自然是强度相当大的体力活,更何况装填手一直是立姿完成装弹任务的。此外,装填手还要协助炮长,观察战场等驾驶员的担子也不轻松,尽管他只有“开车”一件大事,但开坦克总不像开小轿车那么惬意。
我军59式坦克驾驶员一档换二档时需要25公斤的拉力,而且在越野行驶时,驾驶员要不停地转向或换档,十分辛苦。50年代以前的坦克兵中,坦克驾驶员患腰肌劳损的,为数不少。现在情况已经大大改善。但是,驾驶员还是很辛苦的。在和平时期,训练多,实弹射击少,炮塔内的3名乘员的担子相对轻些,
驾驶员的工作负荷更显得繁重简单介绍的,是坦克乘员在作战时的分工。乘员的分工,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坦克保养的分工。坦克兵在很大程度上是坦克的服务员。对这些爱闹毛病的机械每天至少要用8个人时进行保养。如果气象和地理条件不利,坦克的状况会更加糟糕。可见,坦克保养是很繁重的力气活。许多坦克兵反映,保养坦克比开车、要累得多。因为坦克和飞机不同,飞机回场后的保养工作全部由机械师来承担,而坦克的保养则全部由坦克乘员来完成。
坦克的保养分为出车前准备、行驶间歇检查、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保养几种,内容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排除故障5大任务。大体上的分工是,车长负责全车保养组织工作;炮长负责武器系统的保养;驾驶员负责发动机、传动部分、装置的保养;装填手协助炮长完成武器系统的保养,并负责行动部分的保养。一个配合默契的坦克乘员组到保养时,车长一下达命令,几名乘员便各司其职,右条不紊地完成坦克保养工作。至于保养坦克时的“三大力气活”拉履带、抬电瓶、擦炮膛,哪一样都需要五六十千克的力气,那就需要几名乘员通力合作来完成了。
对于只有3名乘员的主战坦克,有时候还要2辆坦克的乘员合作来完成这些力气活。因为坦克兵训练十分辛苦,所以他们的伙食标准比一般部队要高,在解放军的伙食标准中,坦克兵的伙食属于二类灶,高于其他陆军的一类灶,也就是俗称的“坦克灶”,读到这里,你该对我们的坦克兵陡生几分。在坦克部队里,机关干部往往会风趣地对坦克乘员说:“咳!吃坦克灶的来啦!”不过,“吃坦克灶的”个个都是棒小伙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