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人皆有之,在这个颜值的时代,人们越来越爱惜“脸蛋”,在护肤方面除了各式各样的水乳、精华、面霜以外,具有物理理疗的美容仪亦成为时下众多女性的新宠儿。相较于商业美容院的高额面部护理,美容仪凭借小巧精致、功能多样、黑科技等优势让用户在家中也能享受到美容院级别的护理,短短几年在国内迅速走红并迎来了井喷式发展。
据天猫国际数据显示,在今年双11期间,家用美容仪首小时成交同比增长257%,平均客单价超过4000元的进口美容仪一小时卖出40000台。单价上万元的宙斯24K美容仪,30秒售罄6000台。在今年618期间,家用美容仪品类的销售额增长了8倍,京东则同期销售额同比增长300%。
相较于黑白厨电等“大”电器,伴随着新技术发展而出现的美容仪尚属于一个新品类,但近几年在厂商、电商平台和社交的共同推动下,美容仪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据某知名国际研究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7年,光是洁面仪一个品类,中国市场销售额就实现了翻倍,从12.7亿元增长至24亿元,预计这一数字将在2022年达到31.7亿元。另外,美容仪在欧美、日韩市场普及度很高,保有率高达50%80%,而我国美容仪市场刚起步,保有率不足2%,未来市场空间十分巨大。鉴于美容仪的蓝海发展前景,很多企业开始涉足与美容相关的行业,如本土家电品牌奔腾选择从难度较低的蒸脸机入手,主攻吸尘机的莱克也开始卖瘦脸仪了...
虽然我国美容仪市场在不断扩大,但目前我国美容仪行业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并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品牌。目前,国内美容仪市场仍是由国外品牌占领高地,80%的份额被re、科莱丽、日立、FOREO等欧日韩品牌占据,但可喜是,随着国内美容仪市场的发酵,国产品牌正在逐渐,包括新宝、金稻、飞科、娇源、丹龙等在内的企业都了美容仪的市场布局。在天猫上以“美容仪”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发现销量排在前列的还是以国产平价品牌为主。可见,虽国外高端美容仪将产品概念植入,而国产平价品牌也借助东风,收割了一大波红利。
小编通过走访市场发现,在护肤步骤的细化、消费升级等一系列因素助推下,美容仪在主流产品不断增长的同时,针对消费者不同功能需求的细分品类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从补水到美白、抗皱、瘦脸、祛黑头等各类功效的产品层出不穷,价格也从一两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似乎总有一款适合你。对此,业内专业人士表示,伴随着消费升级和生活水平提高,女性消费者尤其是90、95后等抗“初老”的年轻受众对于美的追求日趋升级,对于美容仪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美容仪的品类也越来越多,未来美容仪的发展势头应该不错,中端价格百元的美容仪潜质更可期。
在消费者日益注重科技与品质的前提下,作为市场“黑马”的美容仪引领了新的潮流,但在光鲜的市场现象背后往往存在着诸多安全质量隐患。早在2017年3月,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97批次不同品牌的美容小家电,经检验仅有42批次合格,尤其是100元以下的产品,安全质量问题最多。
另外,随着海淘、代购等方式的兴起,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没有经过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的假冒美容仪产品也得以流入国内市场,并在市面上,售价高达数千元的产品,而仿造者则可能只需几十元即可假乱真。如女明星、网红基本人手一支的ReFa美容仪就被频频爆出是假货,虽然从外观、包装上很难分辨货,但毕竟是赝品,跟正品的效果还是有差距的。据表示,假货是没有微电流的,机身不防水,而且还容易引发金属过敏的问题。所以,整体来看美容仪产品的安全质量不容乐观,急待整顿改进。
毋庸置疑,新兴品类美容仪是一座值得深挖的富矿,然而想要开发这座“富矿”,依然阻碍重重。在公共立法层面,日本、美国和欧盟均相继颁布了美容小家电类产品的质量标准,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未正式起步,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虽然针对美容仪的硬件,国内有普适性标准,如3C认证等,但是针对具体的技术与功能,则较为欠缺,从而严重影响了美容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故多数消费者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严格的美容仪市场监督机制,为美容仪市场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国家法律政策支持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承担美容仪行业主体责任的生产厂家和品牌,让他们深度参与到行业的变革中,则更能推动美容仪行业的有序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产品竞争力才是。相信随着本土美容仪产业不断发展,以及未来美容仪市场监管体系的不断健全,部分产能落后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在未来的美容小家电市场上,谁能够在产品研发上持续占据优势,在营销方面发挥更强的品牌效应,谁就能把握先发优势。婚外沉沦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