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语文知识 > 正文

产品分析 脉脉——领跑的职场社交独角兽

类别:语文知识 日期:2020-11-3 4:24:35 人气: 来源:

  本文笔者将从功能架构、用户使用径、市场分析、用户分析、产品功能等角度来对脉脉进行分析,并对其的一些功能设计提出优化。

  某种程度上,脉脉是上一轮互联网酣战后的幸存者,在不温不火的职场社交领域走过的第六年,终于成为了中国最大实名职场社交平台。

  在外部没有竞争对手后,脉脉要如何内功守住职场社交第一把交椅?本文从功能架构、使用径、市场、用户、功能等角度分析,并对主要的功能提出了优化。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日益增多,社交融合各类场景渗透入每个人的生活,社交方向由大而全的综合社交向“垂直社交+”领域转变。

  基于细分场景的市场需求机会越来越多,职场社交领域近年来发展的风生水起,脉脉渐渐成为国内职场社交的一大巨头。

  上线年的脉脉,深耕职场社交这一垂直行业,以职场人脉为求职线索,为职场人提供职场知识付费服务和求职服务,成为了职场社交行业代表的App。

  2013年上线时,主打“人脉管理”、“职场”、“求职招聘”等三大功能,次年上线了“实名动态”、“实名认证”等功能,意图打造一个“实名制”商务社交平台。

  中国职场社交潜在用户规模庞大,根据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流量季度分析报告》得知,2019年3月动网民用户规模月设备数达13.8亿台,移动网民数量持续增长但趋势放缓,相比于2018年Q1,2019年Q1净增设备数减少0.2亿。庞大的网民数量为中国职场社交提供了用户基础。

  社交行业垂直化发展,目前社交行业的方向正由大而全综合社交向“垂直社交+”领域转变,社交类应用发展重心从“广泛”转向“深入”。

  综合类社交应用平台用户活跃度下降,长尾社交应用大量涌现并快速增长。差异化竞争将是社交领域未来获胜关键,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机会,脉脉凭借着职场社交这一场景,以独特的定位填补了中国职场社交这一垂直领域的空缺

  PC端开始发展形成以天际网、大街网等为代表的厂商。天际网最初的目标用户与脉脉相似,但之后天际网的主营业务却从商务社交转向了人脉推荐和招聘,成为了像,没有抓住有效的社会需求以及良好的收费变现模式,于2016年停止运营。

  2013年以脉脉为首的中国本土移动职场社交APP开始进入市场,2014年领英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进一步剧烈,中国职场社交开始市场启动期。

  随着移动端职场社交行业的商业模式成熟,2015年至2017年市场开始高速发展,逐渐出现了行业寡头。2018年市场进入成熟期,一部分职场社交厂商逐渐被淘汰。

  2018年脉脉获得D轮融资2亿美元,成为职场社交领域首家独角兽后。领英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职场社交产品“赤兔”了水土不服,即将在中国下线。

  目前脉脉的月活达到了740.5万,领英高开低走月活仅有88万用户,脉脉成功领跑职场社交行业。

  近年来国内经济平稳运行、新动能的快速发展,对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基础,尤其是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新动能促进了就业市场的活力。

  国际上一般把15~64岁列为劳动年龄人口,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显示2018年我国的劳动人口有9.93亿,同时我国就业人员数量已经超过7.7亿,截至2018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超过4.34亿人,较2017年年末增加1000万人。

  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中脉脉的用户年龄占比,72%的用户是24-40岁的年龄段的,笔者姑且认为脉脉的目标用户为20-50岁,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职场人士或者即将就业的学生。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至50岁以内的人口占15至64岁的65%,可估算出有5亿处在20-50岁的城乡就业人群。并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高20%的收入群体为高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等偏上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等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

  所以推算5亿20-50岁就业人中80%的人为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群体,则脉脉的用户天花板为4亿。

  根据易观在《中国职场人群用户画像2018》中的数据,2018年2月移动端职场人群规模为1.6亿,占比不足20%,互联网职场经济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要吸引更多职场人群将第二生活空间的轨迹投射到互联网平台,需要职场应用融合内容生态建设实现业务拓展与用户粘性的提升,以逐渐收割更大的人口红利与商业空间。职场人群平均安装职场应用数量为1.66个,平均使用数量为1.55个。

  将职场应用划分为职场社交、求职招聘、能力提升、基础办公等几大细分领域情况下,各细分领域领头羊优势明显,在用户安装与使用数量均不足2个的情况下有明显的纵深拓展机会。

  领英(Linkedin)2014年进入中国时累计注册用户3.47亿,以PC端+移动端为形态,主打管理职场人脉关系,开展招聘、高级用户订阅等服务,并为企业服务和提供解决方案,职场社交属性较弱,在中国了水土不服后被脉脉远远反超。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2019年6月脉脉的月活数据为740.5万,领英仅88万。易观在2018年6月,整理的移动职场社交类活跃用户渗透率TOP8中,

  脉脉以83.80%遥遥领先领英11.85%的渗透率,脉脉在职场社交行业中脉脉可谓是一家独大。

  从人均单日启动次数及使用时长上看,领英对比脉脉稍显优势,由于领英已进入产品的稳定阶段,领先现在的活跃群体为其最的一批用户,相对脉脉而言用户群体较稳定且规模较小,所以人均指标较高。

  脉脉之所以能够在职场社交行业中取得领先地位,是因为脉脉在成立之初就明确切入了职场社交这一个重度垂直定位。

  在社交产品普遍追求大而全的情形下,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道。一方面,脉脉具备传统在线招聘平台所不具备的社交属性,搭建起了一个基于职场的全新生态;另一方面,在社交产品同类化竞争的血海中,专注职场场景为脉脉获得了清晰的用户认知和品牌定位。

  经过对中国职场人群需求的深度体察,脉脉基于人脉拓展、行业动态、求职招聘、专属会员四大基础功能之外,通过产品迭代创新,搭建起了实名动态沟通平台、职业信用认证体系,打造了雇主品牌建设等服务产品。

  紧随其后推出了面向B端的品牌广告模式,挖掘职场场景中的商业价值。至此,脉脉打通了中国职场社交的任督二脉。

  根据2019年艾瑞指数的数据,在最近的一年中,仅在2018年9月以及2019年4月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在全年其余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回落。

  三月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正值“金三银四”跳槽季,加上大量广告投放,职场人士用户数有所增加,而九月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恰逢秋招,即将找工作的大学生之间的相互。

  首先脉脉应当帮助用户在完善基础职场社交的基础上,帮助用户构建高效的人脉网络,打通二度人脉带来更多的人脉拓展。

  其次在行业头条、职言等内容生态平台中做好精准分发、内容通俗、形式吸精的信息流推荐,带来更多新鲜优质的内容,减少经常被诟病的匿名职言版块的劣质行业,打造良好的内容资讯平台。

  艾瑞分析认为,自2017年开始,传统招聘平台实现业务扩张,业绩实现稳步增长,行业新进者以自身独特发展模式带动整个网络招聘市场的活力,以脉脉为代表的社交招聘,以Boss为代表的直聊招聘等服务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多位需求,形成百家争鸣的局势,提升市场发展空间。

  招聘业务是脉脉核心业务之二,同时也是脉脉企业营收的第三大力量。BOSS直聘、脉脉都是相对于传统的招聘模式来说的新兴招聘模式,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的竞争。

  从用户的性别构成我们可以看到脉脉的受众更偏向于男性,这与易观发布的《中国职场人群用户画像专题分析2018》移动端的职场人群人口属性中的性别分布相吻合(男性占44.7%,女性占55.3%),而BOSS直聘女性用户略多于男性用户,但两者相对比较平衡。

  从用户的消费能力上看,脉脉的用户里中等以上消费能力者占86.5%,BOSS直聘中用户里中等消费能力者占79.35%,BOSS直聘用户的消费能力略低于脉脉的用户。

  笔者认为原因在于用户属性以及内容不同所形成的,脉脉面对的主要用户是一些较高端的用户,使用脉脉的原因也是期望能够获得更多高质量的人脉,所以脉脉的用户的消费能力略高于BOSS直聘的用户。

  而BOSS直聘作为一个纯招聘的软件,有相当大的一批用户为招聘单位的初中级HR(助理、专员、主管),而他们的男女比例3:7左右,这也可以说明BOSS直聘的用户的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的原因。

  从用户粘性角度,根据2018年12月数据显示,脉脉的人均单日启动次数、单日使用时长、用户活跃度的数据是低于BOSS直聘的,但在次月留存率这一数据中脉脉是略高于BOSS直聘的。

  笔者认为招聘求职是一个比较低频的场景,求职的人员会在短期内多次使用招聘软件,一旦在短期内没有找工作的需求后,就不会再使用求职软件,这也是能够说明主打招聘的BOSS直聘在用户活跃、使用时长等数据优于脉脉,但在留存数据上是无法比过有着天然社交基因的脉脉。

  总结而言,脉脉作为社交招聘软件,脉脉具备具备传统在线招聘平台所不具备的社交属性,搭建起了一个基于职场的全新生态,吸引用户流量,能够很好地加强用户粘性。

  目前我国传统的网络招聘行业内的主要玩家都集中在职场基础白领这部分腰部群体,但由于竞争者过多,造成整个网络市场的集中度和市场份额都非常分散,脉脉可以将眼光从白领放至高端精英。

  脉脉本身积累了一批良好的高端精英的用户基础,企业对这部分高端精英的需求常旺盛的,脉脉针对这部分的高端精英用户可推出专属的高端服务。

  另外脉脉可以加强AI技术应用去解决招聘领域中的一些痛点,例如面对C端用户时应能够通过算法在职位推荐、职位匹配、招聘反馈等过程中实现精准与效率。

  作为国内最大的实名制社交平台脉脉,有着独特的职场UGC内容营销平台,于2018年1月悄然上线“脉课堂”项目,正式进入职场教育市场,核心目的是为了帮助职场人提升工作效率、管理能力、拓展职业技能以及做好职业规划。

  知乎作为知识分享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问答、专栏、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搭建其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桥梁。

  得到,旨在为用户提供“省时间的高效知识服务”,2016年5月上线,由罗辑思维团队出品,提倡碎片化学习方式,让用户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

  脉脉的脉课堂上线一年半的时间,是否能够在知识付费市场全面崛起的情况下,知乎、喜马拉雅、得到、分答等产品获得不少消费者的认可的情况下,成功加入知识付费这一赛道呢?

  易观千帆在2018年12月的数据中,知乎的月活达到1506万、脉脉在792万、得到在176万,产生这样的结果一部分原因是,知乎是这三个app中最早上线的,得到是最晚一个上线的。

  从性别构成对比上,脉脉与传统职场男性略多于女性这一现象一致,而逻辑思维出品的得到为严肃的知识付费型平台,几乎无任何娱乐内容,主要课程是以职场、经济学、医学健康、商业、心理学等专业课程为主,男性对此感兴趣的比例较多,所以男性也是略多于女性的,但相比于脉脉男女比例较平衡。

  而知乎作为UGC的知识分享平台,话题涉及范围较广,涉及到了生活各方面甚至娱乐穿搭美妆,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女性用户,所以知乎的女性用户是多于男性用户的。

  从用户的消费能力来看脉脉的中等消费能力者占比最小,中高端以上的消费者占比是最多的,说明了脉脉的用户为有一定经济消费能力的用户。

  从用户年龄来看,知乎在24岁以下的用户占据50.79%的份额,知乎相对于脉脉、得到来说是个更适合年轻人的知识付费社区;脉脉与得到在30岁以下的用户份额相差不大。

  得到在41岁以上的用户占据了40%,脉脉只占据了30%,得到中有一批中老年用户,而脉脉更偏向于中青年的职场用户。

  从人均单日启动次数、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用户活跃度、次月留存这四个数据来看,无一例外的都是知乎胜于得到,得到优于脉脉。

  这是由于产品不同的业务决定的。知乎作为问答社区用户在浏览问答时,通常会不止阅读一个答案,停留时间较长,用户之间会有比较多的互动,所以用户使用次数会比较多。

  而得到作为主打音频课程的知识付费平台,付费用户较多,用户粘性较好。相比于知乎、得到,脉脉是一个以弱关系链为社交链的社交平台,多数用户之间的互动较少,所以打开次数远低于知乎以及得到。

  并且脉脉的内容社区并没有知乎的问答社区的内容丰富,也不能像得到一样通过用户的学习,来提高产品人均时长。

  总结来看脉脉建立知识付费业务的优势主要在于已有的庞大的高端职场用户群体,这类群体能够很好地推动PUGC内容的产出和销售。

  脉脉应以职场这一特定场景,职场用户这一特定用户群,切入垂直的知识付费平台,在这类用户中建立影响力,逐步付费潜力,探索领域相关的其它变现模式。

  首先这与职场男女比例有一定关系,脉脉使用用户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互联网行业,而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中男性是远多于女性的。

  并且传统的商务社交场景以男性为主导地位,女性在职场上往往会有晋升的天花板,在职场中男性会略多于女性。

  而且脉脉的内容也是以较严肃的行业动态为主,而女性一般都有偏好看美妆、等内容的习惯,因此脉脉吸引男性用户较多。

  从用户年龄分布上可以推断出,年龄在24岁-40岁的用户占到了72.38%,其中24至30岁和31至35的用户占比较高为24.25%和31.94%,分析其原因可能如下:

  31-35岁的职场人士,普遍有了5-10年的工作经验,在职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职场社交的需求强烈,需要寻找更多商务合作的机会,脉脉这样的职场社交平台正是能够帮助他建立人脉、寻找机遇。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对职场社交的需求比较强烈,所以用户占比较高;

  24-30岁的用户群体包括刚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初入职场的职场新人,这部分人群在专注于培养自身技能时,渴望尽快在职场能够有所发展通过脉脉这样的平台与同龄人交流,并拓宽自己的人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对于提升自己的需求也比较强烈;

  41岁以上的用户以及24岁以下的用户较少。41岁以上的职场人士接受职场社交这样的新事物会相对来说比较慢,而24岁以下的用户还处在学生时代,对于求职的需求并不是特别强烈,所以这两个年龄段人数较少。但根据易观千帆数据2017年12月脉脉24岁以下的用户占7.72%,2018年12月占11.39%,在校生逐渐开始使用脉脉,可以预计此年龄段的占比仍会逐渐增大。

  在用户地理分布方面,从省份的角度来看:用户主要来自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部人口大省,这些地区普遍来说经济发达,智能手机普及率高。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脉脉的用户在超一线%,除了大城市的用户对互联网产品接受程度较高以外,还与大城市的工作压力较大,人们在职场上想要提升自己的需求较强烈。

  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各类大型企业均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相应的一二线城市的就业机会也是最多的,剧雪老公所以职场人士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脉脉的用户以中等消费能力以上的用户为主,占比为86.5%,中高消费者最多(40.97%),其次是中等消费者(40.97%),分析原因可能如下:

  脉脉的用户活跃时间段峰值在19:00-20:00,活跃人数达到了187万,其次是18:00-19:00,活跃人数达到了122万,在白天7:00-18:00的时间内用户的活跃人数并不是很高,并且各时段人数比较均衡,在100万附近徘徊。

  可看出在晚间下班时间,脉脉用户较为活跃,可推测职场用户较多。职场用户在下班后,茶余饭后休息时刷一刷脉脉,了解行业动态拓宽人脉。

  根据TalkingData显示,使用脉脉的用户,除了日常通讯、购物外,平常更偏爱商旅出差、理财、资讯、阅读等应用,这类应用比较符合中高收入人群关注前沿资讯、理财的偏好。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脉脉的用户大多在大城市生活,收入水平较高,以中青年为主,大部分的用户为80、90后的职场人士或即将步入社会的在校学生,男性居多,日常偏好商务、资讯、理财等,主要使用场景为下班后的时间。

  小敏是一名上海的大四心理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大三时在互联网做过产品实习生,以后想在上海继续发展。

  开学面临秋招找工作,即将踏入社会的她,焦虑自己无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想在脉脉平台上找前辈交流秋招经验,后来在脉脉上结识了很多一起找工作的应届生。

  小静是个已经工作2年的500强HRBP,日常工作需要寻找大量合适的候选人进行面试,所以需要经常在脉脉上发布动态宣传公司与潜在候选人互动提升影响力,从而发布招聘信息可以获得更多的,找到更多合适的候选人。

  于是在同事的推荐下注册了脉脉,常常在脉脉职言版块上搜索目标公司的评价,以及薪资情况,福利好不好之类的信息,避免跳槽踩雷。

  李四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了7年的他在看中一个比较有潜力的行业后,决定在30岁开始创业公司,通过脉脉积累高端人脉,希望能够获得行业内的高管的帮助以及投资。

  他平时除了用脉脉进行商务合作外,在早晨上班的上还会收听脉课堂的知识付费课程《用得上的商学课》,提升下自己的眼界。

  通过脉脉这样的平台,能够加入全是各领域优秀企业高管的圈子,除此之外,还会通过脉脉给予一些创业者创业的帮助,并且挑选合适的创业公司进行投资。

  脉脉现有的主题的渠道不够,常常只有在新用户引导页才会关注新的主题;同理关注职言标签的入口也隐藏的非常深;

  脉脉动态页主要还是基于关注话题进行的推荐,只有极少数用户会关注一些职场kol,同样的这些职场的内容创作者也很难感受到自己的内容被关注,很难产生满足感;

  用户每天会在脉脉上浏览内容,但却很难到脉脉正在热议的内容是什么,满足不了一些渴望融入职场群体的需求;

  笔者的功能分析将从脉脉的职场UGC内容社区、im即时通讯、用户成长影响力体系这三大主要功能作为切入点,基于用户,总结出一些需求并提出相应的。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浏览职场社区内容是许多脉脉用户的一大重要需求。之所以主打职场社交的脉脉要大费周章的搭建内容社区,是因为内容有着能够天然连接人与人的社交基因,是一种能够加强连接又促活留存的催化剂。

  在强运营+UGC+严格的审核模式下,脉脉已成为最大的职场UGC内容社区,能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目前碎片化阅读和异步互动的需求,为了能满足不同阅读偏好的用户,增设了实名动态、行业头条、匿名职言等不同的栏目。

  主题动态是脉脉内容社区非常核心的功能模块,订阅主题功能能够给用户带来更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优质主题存在发现渠道相对狭窄的问题。

  首页中“你可能感兴趣的”推荐的主题个数也只是凤毛麟角;用户仅仅靠推荐流下的主题关注局限性非常高,周期也很漫长。

  根据调研结果,用户很少情况会进入“发现主题页”进行发现主题,发现主题页的入口相对较深。并且脉脉相对于其他社交软件,用户身份标签相对更明显,同一类身份的用户对同一类话题感兴趣的同质性,某产品经理可能会同时关注多个同质性的话题,例如“PM日常工作思考”、“产品经理交流群”、“社交产品爱好者”。

  优化“发现主题”页的入口,原本的发现主题页卡片需要将所有的主题卡片左滑到底后才能找到入口,可以考虑将“发现主题”的卡片进行前置,放在首页显眼。给予发现主题更多的流量扶持,鼓励用户关注主题;

  增加“发现主题页”的裂变推荐功能,当用户关注某个主题后自动与下方展开折叠页,披露与之相关度最高的三个圈子,供用户继续关注,一方面提高非头部主题的度,一方面是能够提高用户关注效率。

  发布动态时,用户无法自主选择职言话题标签,是因为脉脉的职言话题标签是发布后由脉脉内容运营团队进行审核分类后,再进行添加的标签。

  职言社区的标签页的入口来自于点击职言版块信息流内匿名动态中的标签,进入相对应的标签页才能进行关注。

  目前采取的方式在首页直接发布的话是无法发布该主题的动态,这样一刀切的方式就导致了小白用户通常想不起来发布主题动态。

  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首页的实名动态中增加选择发布主题的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参与主题动态的活跃程度。

  发布动态时如果用户上次发动态时选择了主题,则提示你“上次选择的主题为x”;若上次用户未选择主题,则根据用户发布内容进行匹配,提示“你可能想发布的主题是xx”;

  发布动态时参与主主题的列表,若显示我关注的主题,则将我关注的主题分为两类,一类为有参与权限的主题,一类无参与权限的主题,以灰色弱显示;若是在各类别主题探索页则只显示有参与权限的主题。

  脉脉信息流分发逻辑是基于主题进行推荐/基于关注的人两种逻辑进行推荐,核心行为是follow主题或者脉脉内容创作者。

  脉脉与微博等核心行为为follow行为的社区,在社区氛围方面有很大不同,微V强粉丝弱,UGC几乎完全坍塌,但脉脉由推荐调控流量分配,UGC内容力量非常旺盛但头部kol力量却不够。

  脉脉也与基于用户画像以及算法推荐为主要逻辑的头条内容社区氛围不同,脉脉的信息流是介于推荐以及关注两种形态下的一种形态。

  “推荐是利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关注是钝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特别是锋利的杀器。”

  脉脉如何做好这两种平衡也是一种美学。从今年7月脉脉推出的收听功能,我们能够看到脉脉想要UGC头部力量的决心。但正如上文所述,脉脉在跟读、收听等follow性质功能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脉脉7月份推出的收听功能,允许用户在某个主题下收听其他用户的发言,收听后在主题的信息流中会优先显示已收听的动态,在首页动态中也会相应的加强收听的权重,当收听的与其他人有评论的行为时,也会在信息流中展示。

  若收听的用户发射了讨论信号后会在首页形成讨论组,以往展示评论的方式变成了讨论组的界面,相应的评论变成了讨论组的聊天记录。

  脉脉这次全新的升级,使用了一种新的“半同步,半异步”的交互方式(同步是群聊,异步是feed流),形式非常新颖。但笔者认为在收听的过程上,用户收听效率不够高,用户收听另一个用户,脉脉却只让他收听某个主题下的发言。

  用户归根到底想收听的是这个人,脉脉只给予了这两个用户在某个主题下的内容连接,阻断了其他主题下的连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收听效率。

  收听后在单个主题动态的权重过重,用户关注多个人后,默认需要将收听的人近期的所有内容浏览后才会能浏览其他人的动态。那么用户在收听一部分用户后很难接触到其他未收听用户带来的内容,在信息流里同时存在未收听和已收听两类用户产出的内容;

  为了解决收听用户只能在指定一个主题下进行收听,可以通过在用户收听后进行提示用户“是否需要收听TA在其他主题下发言”;

  被收听也是一种社交货币,每一次被收听对内容创作者来说都是最大的肯定,可以考虑将被收听人数作为一种社交货币在个人主页进行展示。

  脉脉的行业头条推荐主要基于同行阅读的内容,在跟读其他用户后,将优先看到他们推荐的文章。将行业头条推荐内容与跟读用户推荐内容糅合在一起导致,无法直观看到行业头条的推荐来源,并且也无法满足一部分用户希望能够跟读其他用户的需求。

  可以考虑将行业推荐机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用户的浏览记录以及行业身份由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另一部分是由跟读好友的推荐头条的好友跟读;推荐头条基本沿用之前头条动态板块的架构不做变化,新增加的好友跟读版块展示好友推荐的文章,显示推荐人数、好友推荐理由,在信息流当中也增加了对文章推荐以及对文章评论的功能;

  现有推荐文章,有引导用户分享你的观点,但该观点仅作为文章的评论,并不会在跟读版块体现出来,笔者认为可以将推荐人对该文章的评论作为推荐理由在好友跟读版块以及个人推荐进行展示。

  经过笔者调研,很多用户浏览脉脉动态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了解行业知识、岗位技能,但在脉脉并没有很好的做到UGC的内容沉淀,在内容沉淀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用户对于值得保存的内容进行收藏时,只能进行单一收藏,无法支持个性化分文件夹的进行收藏,并且也无法将收藏夹加工后进行加二次分享。

  新增收藏夹的功能不仅能够丰富收藏功能,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聚合与分发入口,也能沉淀着与特定人群较为匹配的内容。

  收藏夹可以由用户自发创建,设置是否为公开或者私有的收藏夹,有充足的互动性,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收藏夹分享给他人,利用围观群众的口碑激励收藏夹的创作者继续将收藏夹收集全面。

  笔者推测收藏夹可能涉及到的场景会有,例如以人为主的,“一定要关注的pm”合集,或者是以行业为导向,”pm冷知识”合集,亦或是以热点为导向时效性较短的内容“9月最期待的产品”合集,这些垂直内容类的收藏夹比较易于。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集合”,我们对社会的热点和主流事件有种天生的关注。这种关注哪怕和自身当前无关,这也可以视为“”。

  脉脉纯粹地由算法以及关系链推荐内容,很难满足用户想了解当前较热动态的需求。增加榜单的作用也是能够帮助用户了解脉脉当日热门内容,满足用户想要寻找并参与热门内容融入进群体的需求。

  但事实上根据深度的调研结果,目前脉脉添加好友后,除了像猎头、hr、销售等有具体的商务洽谈目的性的用户,其余大部分用户仅仅是加好友后简单寒暄几句,有时甚至连简单打招呼也没有。

  笔者分析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脉脉现有的交流功能仅仅满足了有明确交流目的的用户,用户在有明确交流目的需求时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交流。但对于交流目的不明确的用户脉脉并没有很好的照顾。

  对于脉脉来说,如果只能帮助用户找人,那脉脉只能算一个食之无味的工具。因为找人只是工具,找到人绝不等同于社交,最多只算是社交的开始。所以如何能够持续性的激发用户在联系上之后的社交需求,才是主打弱关系职场社交的终极奥义。

  根据用户调研,往往弱关系群体交流最多的场景是在微信当中的各类职业群分享,例如行业交流群,校招群,同岗位交流群。而这样的用户场景其实常适合诞生在脉脉当中,在脉脉内增加以话题为导向的群聊功能正是一把能够打破冷冰冰列表的一把利剑。

  脉脉的以往需要通过好友邀请才能加入的群聊相对来说比较私密,如果新增了以话题为导向的公开群聊功能,能够够满足一下几类用户需求:

  脉脉原有的群聊场景是基于已有的弱关系通过邀请好友进群的方式完成的,先有人再有群聊主题,但脉脉列表中足够熟悉的人通常会直接在微信中组成群聊,不够熟悉的人互相并不知道是否有合适进行沟通的话题,将会导致交流要么会是个浪费时间的交流,花费较多时间在寻找话题上,要么可能就是个沉默的群聊。

  将群聊由私密转向公开,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待解决的问题,大量流量涌入时如何做好群的定位,设定初始的入群门槛(也就是定位群下限)。

  隐性入群门槛:这里的隐性入群门槛是指必须有三度人脉在该群内,用户才能无地加入该群,若无三度人脉在该群中,会员用户可以使用打破三度人脉的进入该群。

  这里的逻辑与脉脉扩展人脉的逻辑相同,你可以通过你的三度人脉的资源添加好友,当你受三度人脉的后可以使用会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设立一个筛选用户门槛。

  群聊冷启动时期可以设两个一级分发入口,一个是消息页上方“正在热聊”,另一个是在职言页的“正在热聊”。

  支持语音消息的功能,更满足社群内职场经验的场景,如果在社群内做知识付费,不适合大段的文字,大段文字的场景更适合专栏,在付费社群场景下语音消息功能更为恰当;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以产品经理、运营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平台,集、培训、社群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人和运营人,成立9年举办在线+期,线+场,产品经理大会、运营大会20+场,覆盖北上广深杭成都等15个城市,在行业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平台聚集了众多BAT美团京东滴滴360小米网易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他们在这里与你一起成长。

  

关键词:脉脉行业头条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

CopyRight 2002-2012 版权所有:教育资源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